上海城隍庙,是上海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,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。庙内的宝楼更是让人瞩目,无数的珍宝宝器让人目不暇接。
城隍庙内的宝楼,是一座巍峨的石质建筑,坐落在庙宇后方。宝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间,当时,庙宇内存在着一所“西南房”,该房主要收藏城隍庙的神器和文物,是庙内的重要物资库房。
不过,在清朝康熙年间,由于庙宇捐献较多,原有的“西南房”面积过小,不足以容纳各种财物。于是在清乾隆年间,为了妥善保管庙内的文物和器物,城隍庙开始兴建一个更为宏伟的宝楼,以便收藏更多的珍贵物品。
进入宝楼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仿古建筑,门前设有古色古香的石狮,带有着浓郁的古典气息。宝楼的展示空间极大,内部布局合理,各种器物陈列一览无余。
宝楼中展示的器物琳琅满目,包括了细腻的唐三彩、明清时期的精美瓷器、现代名人书画及国内外珍藏的文物等等。尤其是珍藏的明代锦缎及清代蓝田玉、蜀锦等,更是让人叹为观止。
城隍庙内的宝楼更是蕴含着许多历史故事。例如,其中一块名为“龙牌”的汉白玉刻成品,是清乾隆年间铸就的,长约5米,宽约2米,重逾1吨,刻有大量的花卉和龙纹,极富匠心,对于研究清代文物刻印技术以及中国传统的美术技法具有重要价值。
此外,在宝楼中还有一件名为“邬钟”的青铜钟,钟高4.15米,重约12吨,是中国青铜艺术史上的一件绝佳作品。相传这枚钟曾在清朝嘉庆年间被英国侵略军劫走,最终被返还中国。钟体上所铸的一百多幅人物和动物浮雕,不仅有清宫官员及各种珍禽异兽,还有欧洲传教士端坐于轿子内的场景,文化交融之喻不言而喻。
上海城隍庙内的宝楼,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历史。宝楼内珍贵的文物与器物更是让人不由得感叹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。无论历史、艺术或是文物研究,都可以在宝楼内找到丰硕的资源和宝贵的资料。来到城隍庙,一定要实地观摩一下这座闻名全国的宝楼,叹叹历史故事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